早上關在星巴客唸書、弄雜務,處理掉一些事情。中午老弟請吃飯,選在他有興趣的拉麵店。對日本拉麵其實不那麼有興趣,活在台灣,好吃的麵已經多倒吃不完、吃不倦。不過老弟難得開口,每次都是我在心猿意馬,為了耳根清靜,乖一點,跟著去試試看。
去之前,根本不曉得要去哪邊、哪一家啊。
翻開菜單,我很喜歡這張照片。那麵團,彷彿有生命一樣,還沒有下鍋煮,就一副好好吃的樣子。
整齊的調味料盤,被我調換了位置,為了拍到那個「油蒜酥」的罐子。
今天試用了一下,那個轉盤很好玩。不見得很好用,不過絕對很有樂趣。加在今天點的那個黃金三士拉麵裡頭,很有加分的效果。
故意點了一道叉燒是切碎了的拉麵,這樣跟湯比較融合;叉燒丁也許對喜歡大口吃肉的人來說比較豪氣,但是叉燒丁可以釋放出更多風味在麵湯裡面,湯跟麵條都會吸附這樣的氣味,整體會比較平衡。麵不錯,煮的火候也有注意,所以Q。 覺得麵條若不是雞蛋麵、就是加了鹼。湯頭不錯,濃、有乾脆而幾乎不帶甜味的味噌風味;蔥還好,難以要求連鎖麵店現切現加;加木耳是好主意。(不過身為驕傲的炎黃子孫,木耳不是很稀鬆平常嗎?)
筍乾沒什麼特別,糖心蛋很正常,湯頭不覺得油膩(真難得)。
叫胡麻豆腐拌四季豆,四季豆要打屁股,沒有完全把老筋去掉。
回到南部 如果用客家花生豆腐、芝麻豆府去拌一切豆子,想來一定也很棒。加碼添點核果、或者再加點鹹鴨蛋來加鹽味(蔬果相對會變得更甜)也是好主意。
老弟的沾麵,他就是衝這個去的!沒拍好,現場看 ,麵條是有光澤的。
驚人的大陣仗 !
可樂餅勝過很多店,不過,我心繫三小屋,雖然這樣比較並不是很公平。一個是當吃麵的配菜,一個是當主菜。
沾麵的湯真的鹹,可是柴魚風味十足,也有叉燒丁在裡麵,所以等同放入了海鮮與肉類的甜味,醬汁豈有不美。
紅色小壺裡面是白湯,吃麵的時候 還會有服務生來問:「要加點白湯嗎?」可以調整沾醬的鹹度,還可以倒進湯汁,直接弄成湯來喝吧!
沾麵的配菜,所以, 不會因為是沾麵就少了拉麵的標準配備。也不用擔心這樣一餐下來,沒有看到蔬菜啊!
還有食用說明,由板本龍馬小弟弟親自說明,背面則是日文版本。
外皮的麵包粉果然咬下去是咖姿、而不是趴姿。裡頭有疑似三色蔬菜的東西,不過吃到玉米,甜甜的味道,很討喜。跟三小屋比起來的話咧,當然馬鈴薯少很多,也沒有那種咬一口蓬鬆的雲的滿足。不過,總歸來說,不會因為一碗麵就飽到不行的話,可以兩個人合點一份試試。這還是一份不錯的配菜。
老弟有說明:店家講求拉麵維新(維新兩個字在大久保先生右邊、沒拍到) 所以都放些跟日本明治維新有關的人物,那個畫風總覺得好眼熟。
老弟看到服務生來清潔桌面的時候很誇讚,有酒精做消毒、還分開兩條抹布使用 原本我們討論時不明白為什麼需要兩條抹布 再看照片 哈 一條清潔 一條擦乾啦
我只對牆上這位先生比較有印象啊!
哈哈哈哈,糖心蛋啦。蛋上面夾兩個蔥花兒、放兩個叉燒丁、配一點湯,請一起送入口中,吃了會笑。
一套吃下來,飽到覺得上摩托車一路顛簸,可能剛吃下去的餐點,會變成拋物線貢獻給馬路。於是,週邊走走,在momo百貨的四周街道,有不少有意思的店;走進慶城公園,陽光大好,光線穿過林葉,枝條如絲,好美。飯後,散散步,正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