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,約了一位要同時參加普考跟高考的網友去文昌宮;
沿用那時幫學校代課老師準備「包高中」的祝福,
也一併送一份給一樣很不好考的高普考考生。
(然後沾光去買了泰北高中對面的「開封包子」,很滿意!
只是一個小遺憾~ 買包子同時可以享受饅頭跟包子的樂趣,
因為開封包子幾種圓形的包,封口皺摺的部份厚了些,
雖然麵皮好吃、底部薄得像小籠包,卻在口感上有點不平衡。)
對於閩南的習俗其實有一定的好奇與興趣,
這些如果沒有流傳下來,
很快的傳統文化會在資訊衝擊的時候就不見了!
諧音、帶著祝福,挺美的!
古時漢語的四句聯、出口成章的對話有音韻的美感!
雖然以前讀書的時候對八股、駢文沒有什麼好感,
但敲鍵盤多年,
發現對文字的使用還有聲韻的熟練,
不是件簡單的事情。
連捐款名錄都有那麼多的詞語可用~ 當真是國學浩翰!
文昌宮的香火一向很旺,
尤其是在考試的季節!
所以當陪客不方便擠在正殿前頭,
就來張Q版的文昌星君跟大家問問好~
對不起~ 這張糊掉了!
哪天補了清晰版再換掉囉!
這是右側偏殿的文魁夫子,
迥異於一般慣常所見的溫文儒雅,
反倒是有一股很勇猛、躍動的容顏。
左側偏殿~吸引我的是神像上方的這些裝飾~
ㄝ,不是很懂意涵。
網路上查到「朱衣神君」的解釋~
台灣廟神傳聖哲烈章載:「朱衣,非指一人,係指著朱色衣服之人及某一職務之人。」
而這些的朱衣者所指為何?
禮記中有記:「孟夏之月,天子著朱衣,服赤玉」,是皇帝。
後漢書蔡邑傳則云:「臣自在宰,府及備朱衣,並註:朱衣,祭官也。」,是祭官代稱。
而玉堂雜記載:「朝殿日,皇太子,宰相親王,使相,參政各有朱吏二人,自下馬處導至殿門,此外唯有翰林學士有之。」指前導官吏。
而稱謂錄載:「朱衣使者,宋人詩中屢見,亦言試官也。」
再侯靖錄載:「歐陽公知貢舉日,每遺考試卷,坐後嘗覺一朱衣人時復點頭,然後其文入格,始疑侍吏,及回視之,無所見,因語其事於同列,為之三歎,嘗有句云:「文章自古無憑據,惟願朱衣暗點頭。」,足見歐陽公身為主考官,臨批文章仍遵朱衣之默示,朱衣神之顯聖,蔚為千古奇譚。
因此宋朝科季,有所謂「朱衣使者」穿梭考場,乃謂試官著朱衣,取義於「朱衣神佐文運」也。
因之後來學子科舉凡文字得中選科場及第即稱「朱衣點頭」。
關公文韜武略皆有聞名,查了一下資料,是跨越許多領域公推的。
在佛教、道教、還有許多不同的行業(商業、軍人)都具有崇高的地位。
譬如查到關公的諸多稱號當中,因為嫻熟「春秋」而在道教中又被稱為「文衡聖帝」。
等正殿香客人少了些,補拍正殿!
那個~ 對焦沒弄好,這照片看起來氣氛很特別;
還沒有做後製的時候,
老弟一偏頭看到說「這好像不是這個世界的照片」
傳統廟宇的石雕都很有可觀之處!
像是保安宮那兒除了金碧輝煌的內部裝飾、交趾陶,
外牆的雕刻,都有不同的寓意。
文昌宮這邊,有些雕像旁邊會註明故事出處,
不過歷史不是我的強項,
得按圖索驥、請google幫忙才行。
瞧這朵荷花,
花瓣的靈動感、還有豐富的層次,
很吸引我啊!
底下這兩尊石獅,
性徵做得非常清楚~ 還可以做做性別平等教育啊!